首页 常识

小说表现手法有哪些以及作用(熟练掌握文学类文本阅读之表现手法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0-31 08:57:44    


表现手法是语文中考常考之一,它往往出现在古诗文阅读或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中。就拿2015年来说吧,广西南宁卷《黑发底下》考“文章多次使用了照应,请写出其中的一组。″广西桂林卷《故乡的杨梅》考“本文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,请找出其中一种,作简要分析。″山东济南卷《最温暖的一片阳光》考“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面富有特色,请结合文章内容,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″。考虑到表现手法的种类很多,同学们容易混淆,所以我在做这个专题复习的时候,要求同学们必须记住“一法一课”,即每一种表现手法都要强记一篇课文加以印证。

具体按如下进行:

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

1.象征(托物言志):通过咏物来抒情,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、动物、物品等的一些特性,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。

要说而不愿直说的内容“托义于物″

作用: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。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,运用眼前之物,寄托深远之意。

如:《白杨礼赞》,西北高原生长的白杨树形美一一傲然挺立、力争上游、倔强挺立;神美一一伟岸、正直、朴质、严肃、挺拔、坚强不屈。象征北方农民、抗日军民,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质朴、坚强、力求上进的精神。 《何叶 母亲》荷叶象征母亲,红莲子象征儿女,把母爱抽象的情感具体化,又含蓄又形象,满含诗意温情,比直接抒写母爱效果更好。《海燕》《驿路梨花》《我爱这土地》也很明显用上象征手法。

2.衬托:以他体从正面、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。(烘云托月)

作用:突出本体的××特征,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,增强语气。

如《爱莲说》将品格高洁超凡脱俗心菊正衬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莲,又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牡丹反衬莲。《济南的冬天》开头段以北平的“寒″衬托济南的“暖”,伦敦的暗衬托济南的“亮″,热带的“热”衬托济南的“温″。

3.对比: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。

作用: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××特征,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,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。

如《白杨礼赞》最后一段提到楠木,与白杨树形成鲜明的对比,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,表明自己对党所领导的北方军民的热爱。 《变色龙》对狗咬人前后态度不同对比;《范进中举》屠户对范进前后态度的对比,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百草园景色生气盎然与三味书屋枯燥乏味进行对比,《故乡》同个故乡的萧索的荒村与神秘的图画对比,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对比;《海燕》《最后一刻》《紫藤萝瀑布》《桃花源记》“周亚夫军细柳》《陈涉世家》《孔乙己》《藤野先生》《邓稼先》《岳阳楼记》《送东阳马生序》等都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。

4.借景抒情: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,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。

作用:做到情景交融,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。

5.先抑后扬: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,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,再对事物予以肯定、褒扬。

作用:突出强调了事物(人物)的特征,突出主题。

如《阿长与<山海经>》先写长妈妈睡觉摆“大”字,喜欢切切察察等,让人很不喜欢,而后才写她给“我”买来《山海经》,让我很感激。使长妈妈热情、善良的形象更加鲜明,使主题更加突出。 《列夫托尔斯泰》前半部分平康的长相,后写眼睛天才灵魂。

6.夸张讽刺:夸张是一种故意“言过其词”的形象化手法,可以突出人物,强化感情。讽刺是人们针对社会中不合理的、错误的人或事,用讥讽嘲笑的手法突出其矛盾的所在,以达到贬斥、否定、批判的目的。

作用:有力地表现形象,突出主题。

如《变色龙》短短的时间里奥楚蔑咯夫态度发生了五次变化,变化之快,跨度之大,令人瞠舌。这种夸张、对比手法的使用,使人性格鲜明突出,增加讽刺效果。《范进中举》极尽夸张写54岁才中秀才的范进,中举后惊喜发疯,达到辛辣讽刺的效果。《皇帝的新装》,嘲弄皇帝愚蠢可笑,讽刺了社会的病态。

7.联想: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。

作用:丰富文章内容,使人物形象更丰满,性格更鲜明突出,情节更生动感人。

8.想像: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,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。

作用:为塑造形象、表现主题服务,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。

如《天上的街市》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,由街灯联想到明星,由明星想象天上美丽的街市,由美丽的街市想象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。字里行间,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,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。

9.侧面描写: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、品行,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,表达更为简洁精练。

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运用,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、突出。

10.伏笔: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。

作用:交待含蓄,使文章结构严密、紧凑,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,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。

如《我的叔叔于勒》“我身体很好,买卖也好。”“去作长期旅行,也许好几年不给你写信”为后文于勒的境遇埋下伏笔。《走一步,再走一步》“我犹豫了″引出下文自己状况,为下文爬悬崖不如伙伴胆大而落后埋下伏笔;“杰里看起来很担心,到最后还是和其他孩子一起走了″为下文写杰里找来“我”父亲埋下伏笔;《智取生辰纲》前一部分主要写天气酷热难当,杨志与老督等等矛盾,为后文生辰纲被劫埋下伏笔。

11.照应:是指一篇文章首尾或前后内容的关照和呼应。

作用:使文章前后贯通,结构完整,中心突出 。

12.悬念: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。

作用:激发读者阅读兴趣,使情节环环相扣,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。

如《驿路梨花》围绕小屋的主人是谁设置了三处悬念,使得文章波澜起伏,扣人心悬,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。

相关文章:

郝姓起源是什么(古城堡的郝姓来自何方)11-15

保姆级攻略:装修卫生间防水怎么做?11-15

谒后语 大全有哪些(50条歇后语)11-15

逆矩阵怎么求最简单的方法(逆矩阵的计算与证明解读)11-15

端午节活动的种类和意义(端午节习俗知多少)11-15

高纤维的蔬果排名表(TOP20高纤维蔬菜,越吃越健康!)11-15

竞争对手分析四个角度(如何有效分析竞争对手?)11-15

渭南旅游景点推荐(渭南的哪一面让你最心动?)11-15